信義宗的早期曆史
信義宗源自德國神學家馬丁ⷨ𗯥쥅16世紀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
◆宗教改良
宗教改良運動的啟幕標誌,是1517年10月31日馬丁ⷨ𗯥襾𗥜薩克森維滕堡萬聖教堂門口(該處常用作大學的公告板)張貼的九十五條論綱。
1517年至1520年間,馬丁ⷨ𗯥過出版書籍、小冊子,淩厲抨擊羅馬天主教。很多基督教神學者都認同他的主張,他們也提出宗教理念平民化的訴求。馬丁ⷨ𗯥得到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廣泛支持,農人尊他為民族英雄,貴族起誓保護他,日耳曼各公國的統治者也希望借此擺脫羅馬教會的勢力,使內政得以獨立。馬丁ⷨ𗯥 此得罪權貴,與羅馬教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結怨。
1520年,為了解決路德的“問題”,教皇與羅馬天主教會向路德發出教皇印函,督命路德放棄主張,並致殺身威脅的言外之意。(此前,羅馬教會曾以這種方法殺害過呼籲改革的人,如捷克的改革者楊ⷨᦖ淚링륈燒死。)但1520年12月,路德與他的支持者們當眾焚毀了這份印函。
盛怒的查理五世要驅逐路德及其支持者,但幕僚力勸,認為路德在民眾中聲望殊高,所以若施以壓製,會引起暴動。更重要的是,路德所在公國的統治者智者費裏德裏希堅拒讓自己的臣民未經審判而被定罪。於是,路德受傳召參加沃爾姆斯會議,羅馬教會授意路德在會議上公開宣布放棄一己之見。然而,當著羅馬教會官員的麵,路德說出了曆史上著名的抗辯辭:“我不能在教皇或教會之下委曲我的信仰,因為當今他們屢屢犯錯、自相矛盾。因此,我隻信奉《聖經》……我不能,亦不會放棄……這是我的立場,我別無選擇。那麽,請上帝幫助我,阿門!”(馬丁ⷨ𗯥551年4月16日)
赴沃爾姆斯會議之前,路德曾獲得安全來回的承諾,可是這承諾並不可靠--當年楊ⷨᦖ敏害前亦有同等待遇。趁夜幕濃重,路德的支持者從沃爾姆斯協助他逃走,使他免於被囚甚至受刑。路德隱居了一段時間,一邊繼續寫作、思考。發現路德出逃之後,查理五世發布沃爾姆斯法令,驅逐路德及其支持者,並將他們定為異端,路德的作品亦遭禁。
早於西元10世紀,由一位名叫鮑格米爾(Bo-gomil)的修士所教導為核心的運動興起,對被稱為清潔派(Cathari)或阿比爾派(Albigenses)的基督教派改革,產生了影響。這是盛行於西元12世紀法國南方的宗教改革派。
在路德運動中,其他的宗教改革者也推波助瀾,如早期的領袖之一菲利普ⷥ⨨(他是路德在維滕堡大學的同事)、胡爾德萊斯ⷦ 運理和約翰ⷥ 爾文(加爾文派的奠基人)。
◆宗教戰爭
原本在神學院內的學術交鋒,現在已經泛化為社會與政治的衝突。路德與他的支持者將矛頭直指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統治著低地國家、新大陸和神聖羅馬帝國,而日耳曼地區亦屬其中)與羅馬教皇,雙方勢均力敵。衝突愈演愈烈,在神聖羅馬帝國的政治氣氛之下,釀成宗教戰爭。
1526年,神聖羅馬帝國的三政會在斯派爾相商,作出如下協定:在常委會裁決路德的著作屬性之前,沃爾姆斯法令不必強製執行,各公國領主可自主決定是否允許路德在領土內傳道。到1529年,三政會在斯派爾再作商議,推翻了上次的協定,無視各公國及自由城邦的異議。
路德派思想成為分離運動的象征。1530年,查理五世企圖壓製日益壯大的新教思潮,遂在奧古斯堡召開會議。在會上,菲利普ⷥ⨨呈交了一份路德思想的摘要,這份文件史稱奧古斯堡認信。幾位日耳曼公國領主(後來又有其他國家的國王和諸侯加入)在文件上簽字,為“路德派”教會辟領地。這幾位諸侯於1531年結盟,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成立。宗教戰爭的雙方,即施馬卡爾登聯盟與查理五世轄下的神聖羅馬帝國。
施馬爾卡登戰爭結束後,查理五世致力在贏得的領土上推行羅馬基督教會的教條。然而,路德派運動所贏得的領土更為遼闊。1577年,路德派運動的第二代繼承人搜集整理前人學說,為路德派教會的承傳奠下理論根基,這份文件世稱《協和信條》。到1580年,所有的文獻都歸集為《福音派路德教會之認信》。這兩份文獻都流傳至今。
宗教戰爭的結果:路德與其後繼者開始脫離羅馬天主教會,史稱宗教改革。其後數十年間,大批歐洲人認取路德當年貼在維滕堡教堂門口的《九十五條論綱》,他們大部分生活在日耳曼領土和羅馬教會轄下的奧地利。點燃這場大眾運動之火的路德,被尊為宗教改革之父,曆史上也被視為新教之父。
今日,全世界每4名基督徒中,即有1名是新教徒,而每5名新教徒中,即有1名是信義宗教徒。也就是說,全世界有5%基督徒認信信義宗。
信義宗的基本教義
◆《聖經》與《路德教會之認信》
路德改革運動中一條重要的標誌性教義主張是“唯獨聖經”。信義宗相信,《聖經》是傳道與授教的唯一準繩。信義宗也認為,《協和信條》是對《聖經》的解釋說明。依照傳統,信義宗的牧師、教會和教徒均須學習《協和信條》,以理解上帝的話語。因此,信義宗教徒,尤其是保守派的信義宗教徒常以“懺悔的信義宗”自況。此外,那些大體認同路德教義的信義宗教徒,卻也對某些部分抱有異議,則自足於《聖經》。
一些信義宗教會堅信《聖經》確切無誤。也有一些信義宗教會認為《聖經》固然為上帝的話語,但卻是人寫就的文獻,因此不免會有所弊漏。盡管如此,後者與現代自由派神學仍然有所區別。
◆信義宗的中心教義
ⷥ留要饅𘠀
ⷥ留褿
ⷥ留襟㠀
ⷥ留訁經
信義宗堅信,上帝創世之始,世界是完美、神聖及無罪的。然而,亞當與夏娃選擇了背棄上帝,寧可依靠自己的力量、知識和智慧,是為原罪。原罪導致了人類其後的諸多罪惡,所以每個人都生而戴罪,每個人都是罪人。信義宗所指的罪,並非指個體主動所犯下的罪行。
信義宗相信以下四點
ⷧ𝪤ᦳ逃離上帝公義的審判。每個人的思想和行為,都受罪及罪惡動機的濡染。上帝愛罪人,因此不會袖手旁觀,唯獨憑他的恩典,他無條件的救恩,人才能得到赦免,成為神的兒女,並得到永恒的救贖。
ⷤ留詀過信心,才能領受神的救恩--要全心相信神的承諾。因為就連信心,也來自上帝的賜予,所以,聽神的話語,並接受洗禮,是獲得信心的途徑。
ⷦ贖是通過耶穌基督的出生、受難和複活,才降臨於人類的。信義宗相信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兼具神性與人性。因神性,他生而無罪,因人性,他會死亡。他以自己的死贖買了一切人類的罪惡。
ⷥ㥾死後,會直接進入天堂,他們在天堂等候基督的再度降臨,從而得到複活和永生。
大部分的信義宗教會也持有如下觀念:
ⷩ 定論:在創世之前,上帝已經揀選了他的兒女。
ⷥ찥 洗禮
ⷨ餐儀式上的餅與酒,是基督真實的肉身和血。
ⷥ禧年
宗教理念的實踐
信義宗強調禮拜儀式的重要性。音樂在傳統禮儀中舉足輕重。信義宗教會大都設有音樂部,包括唱詩班、手鈴樂隊、兒童唱詩班,建有鍾塔的教堂甚至會組建鍾樂隊。著名音樂家約翰ⷥឥ𗴦晴安ⷥ𗴨神誠的信義宗教徒,他的作品多為信義宗教會創作。
信義宗也很注重教育,教會中多設兒童部門。信義宗教徒建立了大量主日學、護士學校、小學、神學院和大學。牧師往往使用當地的日常用語。
教會製度與組織
◆普世理念及與政治的關係
信義宗認為,基督教會應當合一,基督信仰也隻有一個。這種觀點植根於信義宗的認信中,因此他們否認宗教改革運動是一場教會分裂運動。
今天,在信義宗流傳廣泛的國家中,宗教大多嚴格與政權分離。與之相比,在其他基督教派別占優勢的國家中,宗教與政權的分離就不太嚴格。
◆慈善組織
信義宗相信,“好行為”是信心的表現之一,因此教徒創辦了很多慈善組織,遍及國際到地區層麵。其中,信義宗世界救濟會是全世界最大的慈善組織之一,該組織尤其致力於災害救濟。
◆信義宗教會組織
世界上有很多信義宗教會,他們分別地加入不同的世界信義宗教會組織:
世界信義宗聯會(香港有4間,台灣有2間信義宗教會加入了此聯會)
國際路德會(香港和台灣各有1間信義宗教會加入了此議會)
Confessional Evangelical Lutheran Conference
Lutheran World Relief
世界信義宗教徒數目
全世界共有1.04億信義宗基督徒。這裏的統計,包括了所有名義上的信義宗教徒,他們不一定歸屬於某個具體的教會。信義宗現時是芬蘭、挪威、丹麥及冰島的國教。2000年之前,信義宗亦是瑞典的國教,但其後國家立法修訂,取消了信義宗在瑞典的國教地位,並使信義宗成為國家教會。
歐洲
歐洲信義宗教徒共計6600萬。
德國 - 4001萬
瑞典 - 782萬
丹麥 - 512萬
芬蘭 - 472萬
挪威 - 420萬
拉脫維亞 - 132萬
愛沙尼亞 - 113萬
匈牙利 - 50萬
冰島 - 25萬
其他 - 100萬
北美洲
北美洲信義宗教徒共計1900萬。
美國 u2013 1800萬
加拿大 - 80萬
非洲
非洲信義宗教徒共計1100萬。
埃塞俄比亞 - 330萬
坦桑尼亞 - 220萬
馬達加斯加 - 150萬
納米比亞 - 90萬
南非 - 85萬
尼日利亞 - 65萬
其他 - 130萬
亞洲及大洋洲
亞洲及大洋洲信義宗教徒共計600萬。
印度尼西亞 - 240萬
印度 - 130萬
巴布亞新幾內亞 - 90萬
澳大利亞 - 25萬
其他 u2013 80萬
南美洲
南美洲信義宗教徒共200萬。
西半球所有的西班牙語國家 - 100萬
巴西 - 100萬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