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組建“應急管理部”:刷新事故災害應急管理格局 | 新京報兩會快評
某地發生洪災,需要救災物資,以往這些保存在不同部門的應急倉庫裏,用時可能還得跨部門調配,但統一歸口應急管理部統籌後,物資儲備就可以統一調度安排;又比如,事故或災情信息上報,一個部門受理比多部門信息處理,也會節省很多中間環節的通達時間……
文⠼⠤𝘥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組建應急管理部”引人注目,與之對應的,是國家安監總局將退出曆史舞台。
方案提出,將國家安監總局的職責和國務院辦公廳、公安部、民政部、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中國地震局、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國家減災委員會、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的部分職責進行整合,組建應急管理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之一。
“安而不忘危,未雨需綢繆”,對特重大安全風險的防範化解,關乎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社會穩定,茲事體大。而應急管理部的職責範疇,顧名思義,就是對特重大事故災害開展包括事前預防、事發應對、事中處置和善後恢複在內的係統性應急管理。
應急管理部其實並非憑空而起,而是將多個涉災部門職責整合而來。這輪以“全麵”為突出特點的機構改革,將應急管理“板塊”的變革納入改革大盤子中,無疑是有的放矢。
考慮到我國災害多發頻發,很多災害事故又有著複合成因、牽涉多個方麵,把生產事故、火災、地震、水旱災害等綜合協調統一管理,從健全公共安全體係出發,整合優化應急力量和資源,進而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升應急管理的靈敏度,是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須。
組建應急管理部,就呼應了現實之需,秉持了“問題導向”,體現了“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的優化、協同、高效原則。
據國務委員、國家減災委主任王勇披露,應急管理部的主要職責是,組織編製國家應急總體預案和規劃,指導各地區各部門應對突發事件工作,推動應急預案體係建設和預案演練;建立災情報告係統並統一發布災情,統籌應急力量建設和物資儲備並在救災時統一調度,組織災害救助體係建設,指導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應急救援,承擔國家應對特別重大災害指揮部工作;指導火災、水旱災害、地質災害等防治;負責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和工礦商貿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
這顯然不隻是“合並同類項”,更是著眼於引領社會發展的具有科學性、前瞻性的製度設計。這樣的製度設計,既符合了客觀規律,精簡了機構,也打破了靠聯席會議或臨時機構的既有救災跨部門協調格局,讓應急資源儲備和裝備重複建設的情況少些,也讓這些資源得以共享和靈活調配。
可以預見,組建“應急管理部”後,突發事故災情的應對,將會少了許多應急成本:舉個例子,某地發生洪災,需要帳篷等救災物資,以往這些保存在不同部門的應急倉庫裏,用時可能還得跨部門調配,但統一歸口應急管理部統籌後,物資儲備就可以在救災時統一調度安排;又比如,事故或災情信息的上報,一個部門受理比“條塊分割”下的多部門信息處理,也會節省很多中間環節的通達時間……而這些,就凸顯了改革的必要性與意義。
“變通革弊,與時宜之”,機構改革,是為了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的升級。期待應急管理部的組建,刷新事故災害應急管理格局,也讓防災減災救災更加高效有序。
點擊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張玉
"本文由原形畢露網新京報評建應急管理部:刷新事故災害應急管理格局|兩會|應急|管理部_新浪新聞原形畢露網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抖音精選聯盟活動頁推廣費結算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