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的米,接連選了兩個奧運選手作為品牌代言人。流量明星火得快,也涼得快,隻適合做短期的宣傳。選奧運選手代言產品,更能樹立一個品牌的價值觀。

短期數據可能不那麽好看,尤其是手機並非運動用品,普通人對奧運會的關注度不高,一般隻了解今年拿了多少塊獎牌,排名第幾。
流量明星的流量是肯定比奧運選手要多的,這是肯定的,小米選擇兩個奧運選手而不選擇流量明星,是一個有風險的嚐試,雖然說選流量明星的風險也不一定低就是了,流量明星翻車率還是很高的。

這又是一波雙贏,不得不說小米最近的營銷做得都很不錯。首先今年的奧運首金楊倩,給大家的形象就是能力和美貌兼具的學霸運動員,既有少女的靈氣也有在賽場上大殺四方的沉穩,十分的符合小米civi的:“機語”,好看且有內涵。
而且對於楊倩來說,代言也能改善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質量,這可比請娛樂明星代言強得多。

體育明星跟國產品牌結合是大趨勢。這個趨勢的背景有兩個:
第一,娛樂圈偶像空心化既不利於正確的價值引導,也越來越為群眾所反感。市場需要形象更正麵的公眾人物;
第二,我們處於一個低成本內容產出的年代,造星不再為娛樂圈壟斷,使得過去內容輸出劣勢的體育明星有了維持出圈熱度的方式。
先問一個問題:過去和現在,哪個年代沒有內容隻看臉的花瓶明星多?
我不是厚古薄今,當然是現在。雖然很多人隻認識幾個大流量,會感覺過去有偶像派,現在有小鮮肉,似乎也沒什麽不同,但這隻是因為一些工業化成團、成批產出的明星隻在特定的年輕群體裏有影響力,很多人並不認識。放在過去卻不會這樣——過去的花瓶明星,往往家喻戶曉。

這是過去和現在造星的一個重要差別:傳媒渠道遠沒有現在豐富,過去造偶像派成本很高。
明星要維持曝光,過去靠的是電影、電視劇、唱片和報紙雜誌。前三樣都是高成本內容輸出,你要不會演戲不會唱歌,電影電視劇是爛片,歌不能流行,這種高成本內容投在花瓶身上就顯得太貴,因為這些內容每年的產出有限,如果不能成為經典或者起碼足夠流行,也就沒法被反複播放、收聽,進而擴大影響力並維持熱度。靠報紙雜誌的版麵轟炸來維持熱度,你的咖位就必須夠大,因為報紙雜誌的版麵是有限的,發行也是有限的。
所以過去想當花瓶,沒個選美名次你還真沒戲,想當小鮮肉,靠一張臉打天下,你那張臉得帥到令人窒息才值得高成本的投入。

放在今天,互聯網內容產出幾乎無限,選秀、綜藝節目還可以批量推出和曝光明星,成本低,自然可以不考慮後果的工業化量產。
造星這件事,顏之外,才藝水平沒有那麽重要,靠臉躺贏這樣的事大夥這些年都見到了。“好美色”是人類非常底層但人人皆有的本能,顏是受眾門檻最低的一種素質,相比而言,一部好電影、一首好歌,多少需要受眾有一些鑒賞能力,好看不好看就是口味偏好的區別,你推個團出來,一個團幾十號人,各種各樣的都給安排上,基本就完全了對“好美色”這項本能的覆蓋。
那麽,僅僅靠顏就夠了嗎?群眾不會這麽膚淺吧?

是的,大部分人不會這麽膚淺。誰都喜歡看帥哥美女養眼,但大部分人喜歡帥哥美女是“物化的喜歡”,跟喜歡一款遊戲皮膚一樣,止於表麵。
真正讓明星晉升到“偶像”的不是顏,而是“人設”,也就是TA所傳達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通過這些內容去構建一個立體的形象,為受眾所認同,進而讓這部分受眾可以理直氣壯的把TA當做榜樣和寄托。你看,粉絲們並不跟你說“哥哥有多帥”,而是說“哥哥有多努力”。雖然TA哥哥努力的程度,跟他們班角落裏天天啃書的小透明相比不值一提,但努力就比單純的帥提升了一個層級,從單純的生理愉悅提升到了價值認同和共情上麵,這樣,一個明星也就成了偶像,也就是飯圈說的“愛豆”。

如果這些“愛豆”真的一直在傳遞正能量也OK,但現在看,並非如此。我們固然可以說人品不等於作品,肯定作品批判人品,二元的去看問題,對成熟的觀眾來說亦不難。但“愛豆”不一樣,一來他們產出的“作品”就是他們的“人設”,固然不能要求娛樂圈個個德藝雙馨,但你總不能兩樣都無,“愛豆”無徳就失去了價值;二來“顏+人設”就能成為偶像,也說明其受眾低齡且缺少判斷力,這一人群更容易被錯誤的價值觀誤導。
所以,“愛豆”型明星在擁有低門檻吸入流量優勢的同時,也更容易翻車。這半年的各種事情應該讓廠商意識到這個問題。
體育明星的優勢和劣勢在哪呢?
優勢是,體育明星的核心價值是拚搏向上的體育精神和國家榮譽,這是實打實的,不會翻車,基本沒有風險。相比從“顏值達價值觀”的小鮮肉,他們所傳遞的精神,還能賦予品牌知名度之外更多的價值;

劣勢是,國內大部分體育項目沒有形成產業,體育明星具備出圈影響力的不多,維持熱度困難。
體育明星的優勢隨著國家對娛樂圈的整頓會進一步放大,而互聯網低廉的內容產出和曝光成本,又使得劣勢被極大縮小。正如娛樂明星不需要作品也能紅一樣,體育明星在這個時代也不需要商業聯賽才能獲得出圈的持續影響力,即使是奧運期間才有關注度的小項目運動員,也能通過短視頻獲得持續熱度,這甚至都不需要他本人投入額外的精力。甚至可以在退役後轉型龍吸水。
互聯網內容產出渠道在朝著多元化發展,造星能力已經不僅僅掌握在少數娛樂公司手裏。這種背景之下,空心化的娛樂偶像之於草根網紅的優勢都會不但減小,反倒是核心價值更硬的體育明星始終如一,他們被青睞也就是很自然的趨勢。

小米現在在宣傳方麵越來越聰明了。繼蘇炳添擔任小米品牌形象代言人之後,東京奧運首金得主楊倩又成為了小米civi係列品牌代言人。
每次看到楊倩,都能感受到這姑娘骨子裏的一種活潑可愛,在冠軍領獎台上比心更是讓大眾記住了這個姑娘。
而小米Civi係列女性市場定位明顯,其slogan“天生好看”與在奧運賽場上以比心照迅速出圈的楊倩契合度很高,二者結合,青春氣息撲麵而來。這些沒有過多人設包裝的運動員,基本不存在翻車的可能性,並且國民度更高。
隻能說,小米多次達成與中國運動員們的合作,“方向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