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公布的2021年中國民企500強榜單中,華為去年又以8913.68億元的營收成中國第一大民營企業,這也是華為連續6年成為中國第一大民企。華為是我國第一民企這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要說中國第二大民企是哪家,可能知道的人就少了,因為基本上每年第二民企排名都是在變動的。

這些年中國民企500強榜單中第二民企經常換,但是成為第二民企沒兩年就“倒下”的可能也就隻有海航了,2019年海航集團在中國民企500強榜單中排第二,僅次於華為,但是在2021年1月底就正式宣布破產重整了。那為什麽集團資產上萬億,年營收6000多億的公司能說倒下就倒下呢?
海航集團之所會這麽容易倒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之前瘋狂擴張,海航集團成立於1993年,但是從2006年起海航就不滿足於航運這個主業,2008年海航集團確立了航空、旅業、商業、物流、實業、機場、置業、酒店等業務板塊。

而要投資這些板塊,那麽就需要大量的錢,並且為了節省時間全部都是采用收購或者投資的方式,所以從2008年期海航就不斷的融資和貸款,高峰時期隻用了2年時間就花掉了5600億。
采用這種買買買的方式也讓海航集團迎來了高光時刻,總資產巔峰時期高達1.2萬億元,中國22個大行業,海航集團進入了12個,涉足44個細分行業。但是好景不長2017年銀監會要求銀行排查海外並購的大型民企授信和風險,簡單一點來講就是要求這些企業把從銀行貸款拿到海外投資的錢還回去。

而2017年受到這一政策影響的並不是隻有海航,之前瘋狂購買海外資產的萬達也同樣麵臨這一問題,而要解決這些負債,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拋售資產,萬達當年就是通過不斷的拋售資產才度過債務危機,而海航也同樣用了拋售資產來還債這個辦法,短時間內拋售了300多家公司,套現近3000億資金,但是我們都知道一樣東西太著急出手就賣不了好價錢,雖然套現了近3000億的資金,但這屬於是割肉,不僅沒賺到錢還虧了。
到2019年6月底海航總負債還高達7000多億,資產負債率72%,集團的淨利潤也由盈轉虧,半年就虧損了35.2億元。一邊是麵臨巨額債務,另一邊是利潤下滑,慢慢的企業就發展到了連工資都發不出的地步,為此海航集團創始人陳峰還寫下了千字的道歉信,但是並不能扭轉走下坡的局麵,所以在2021年1月底不得不宣布破產重整。

而經過幾個月的重整,如今有了結果,海航集團一分為四,集團將拆分成四個獨立運營的板塊,分別是航空板塊、機場板塊、金融板塊、商業及其他板塊,最重磅的消息就是創始人團隊的股權遭清零,簡單來講就是被踢出局了。

如果僅僅是被踢出局也還好,9月24日海航集團發布公告,集團創始人陳峰首席執行官譚向東因涉嫌違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強製措施,簡單點來講就是被抓了。而為什麽被抓目前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官方消息,但是在今年6月份的時候陳峰就被海航員工集團舉報,列出的罪名包括包括:暗箱操作私自兌付集資款、貪心妄想把海航變為家族企業、利用職權拉幫結派中飽私囊等。至於是不是因為這個被抓,還要等待官方發布的具體消息為準。

縱觀海航、恒大、萬達、樂視等集團我們都能發現同一個問題,這些企業之所以會出現債務危機,都是因為瘋狂擴張引起的,如果說瘋狂誇張用的是自身的資金並沒有多大的問題,但通過融資和借貸瘋狂擴張,往往都很容易把自身給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