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責編:商皛
從4K概念第一次出現到第一款4K產品問世,我個人都抱以支持態度,並樂觀地認為4K這股浪潮會和當年1080P一樣以迅雷不易掩耳盜鈴響叮當之勢席卷而來,但似乎進程並沒有想象得那麽快,雖然家電產品端4K電視、投影儀的保有量持續走高,但影像端的大部分4K產品還略顯羞澀,而索尼AX100E則是為數不多可以讓我們拿來把玩的。另外說一句,它的傳感器為1英寸大小,在家用DV裏可是史無前例的。
AX100E定位於家用4K,操作界麵依然延續Handycam的風格,比較友善上手也很容易,而機身上的按鍵相對複雜一些。
鏡頭以及機身側方下部按鍵
機身左下角的自定義撥輪在索尼高端型號的DV中很常見,後方IRIS(光圈)、GAIN/ISO(增益)以及SHUTTER SPEED(快門)三項重要的拍攝參數都做了獨立按鍵,但排布方式似乎並不是索尼一貫的風格。鏡頭上隻有一個轉環,可以完成變焦或者對焦功能,AF/MF切換按鍵的加入讓它更像是一顆單反鏡頭。
機身內側按鍵
AX100E機身內側排布可以參考自家的VG900E,美中不足的是NIGHT SHOT(夜視)鍵替換掉了ZEBRA(斑馬線)按鍵,雖然斑馬線功能依然可以在界麵中開啟,但個人認為對於一台4K攝像機獨立的斑馬線按鍵比夜視按鍵來的更實際。考慮到其定位,也許是方便更多的家庭用戶。
機身頂部的變焦撥杆以及拍照按鍵
變焦撥杆的位置有些靠外,這種設計風格並不屬於Handycam而是VG係列一貫的套路。如果運用在普通家用攝像機上操作起來就會有一些局促,不過其81mm㗸3.5mm㗱96.5mm的三圍剛好平衡了這點。
內置了三檔ND,算是厚道的設計
強光下過高的快門速度會帶來畫麵卡頓,AX100E內置了三檔ND濾鏡可以幫上一些忙,整體來說定位於家用的這款產品至少從按鍵上來看還是偏專業一些,不過不追求極致的用戶依然可以在液晶屏的右下角開啟i Auto,把一切交給AX100E來搞定。
ⷧ現沒的說,寬容度比想象中好
AX100E的傳感器尺寸為13.2mm㗸.8mm,也就是1英寸,提到1英寸就讓我想到在相機市場上很火的索尼“黑卡”係列以及采用超采樣在視頻拍攝方麵有獨特優勢的索尼RX10,他們使用的也是這塊1英寸的底兒。
4K視頻截圖
畫質沒啥可說的,細節呈現很讚,4K視頻的分辨率為3840㗲160/25p,上圖右邊是同比例下截取的1920㗱080畫麵,畫質已經達到使用1920㗱080分辨率實拍水平。這次的拍攝地特意選擇了有樹有草的地方,畫麵當真可以用絲絲入扣來形容。
寬容度截圖
逆光環境下測試了一下寬容度,點測光在天空時,暗部細節死黑一篇,點測光在草地上時,亮部也是死白一片。當使用自動曝光時,天空區域還原出了部分細節,天空的顏色也有所顯現,而暗部的細節同樣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還原。按照以往Handycam的風格自動曝光情況下更傾向於還原暗部細節,而AX100E的表現要更好一些,超出了之前筆者對它的預期。
ⷥ➥損失像素,細節損失承受範圍之內
AX100E鏡頭的焦距等效35mm以後是29-348mm,廣角雖然沒有24mm那麽實用,不過長焦已經超過了300mm,整體看來還算不錯。
索尼AX100E鏡頭
鏡頭前的對焦放大鍵
鏡頭前麵配置對焦放大鍵,有2X、4X兩檔放大功能,並且可以通過屏幕上的方向鍵調整放大區域。此外4K拍攝對畫麵穩定性的要求非常高,AX100E的標準防抖模式並不能滿足我的要求,於是我開啟了增強防抖模式,開啟後從監視器觀察出視角發生了比較明顯的放大。
從右上角的牆牙可以觀察出視角的變化
開啟防抖增強模式後的拍攝區域
通過視角的變化可以猜出傳感器是利用周圍一圈像素來完成防抖的,也就是說開啟防抖增強後會損失一定的廣角,而畫質也應該有所損失。畫質損失比較關鍵,所以我也特意做了一個測試。
開啟/關閉防抖增強畫質的對比
從實拍對比上看開啟防抖增強以後畫質的下降微乎其微,並不能用肉眼觀測出來,而標版相對明顯一些。橫向在防抖關閉/標準的情況下,細節從1800LW/PH處開始下降,而開啟防抖增強模式後細節開始下降的地方在1800LW/PH之前。縱向在防抖關閉/標準時細節同樣從1800LW/PH處開始下降,而開啟防抖增強時1800LW/PH處早已看不出細節。不過綜合來看,開啟防抖增強模式後防抖提升的價值遠高於畫質下降的價值。
ⷱ080P模式下為超采樣,XAVC S編碼提升有限
之前索尼發布過一款RX10,它的傳感器使用了超采樣技術,細節上明顯優於沒有使用這項技術的相機產品。而AX100E與RX10使用了同一塊傳感器,直接拍攝1920㗱080分辨率的視頻時是否同樣具備超采樣的能力?
AX100E分辨率標板
以往測試結果參考
AX100E的分辨率標板是使用AVCHD拍攝的,也就是28Mbps的那個標準,從讀數上來看應該是使用了超采樣。下麵也給出了以前做RX10和VG900E時的讀數,VG900E橫向和縱向很難讀過800LW/PH,而采用了超采樣的RX10基本上都可以讀數1000LW/PH左右,而AX100E的讀數和RX10相近。
調色後分辨率對比
AVCHD編碼的全高清視頻碼流為28Mbps,XAVC S編碼的為50Mbps,理論上XAVC S的素材保留了更多信息,調色後對畫質的損失會更小。我把同場景的兩段素材加入了相同曲線,對比細節後發現實際上的提升遠沒有理論那麽大。細心的網友發現色溫發生了變化,可能和細微的光線變化有關,回來後重拍了一組就沒有這種問題了。
ⷩ똦比想象中的好,解決後期問題才能打通市場
看一下低照度拍攝的畫麵,我們在這個場景拍了一張照片,ISO為400,再來看看視頻的效果。
視頻裏可以看到跳動的噪點,噪點的體積比較小,所以畫麵整體看上去還是很純淨的。1英寸傳感器的尺寸雖然不錯,但承載的像素數過多,我們也不要期待在低照下AX100E能有驚豔的表現,ISO400做個參考,再高的數值就不推薦了。
試用總結:表現在預期之中
AX100E在細節上的表現驚豔,不過作為一台4K拍攝設備這樣的成績在情理之中。而寬容度的表現比想象中好,比較之下AX100E非常適合風光類題材的拍攝,細膩的畫質相信能讓您感動一把。在之前展會的拆機圖中看到了機械快門,不過視頻拍攝時應該是不工作的,因為個別素材還是能看到較明顯的果凍效應。拍攝20分鍾左右後機身有明顯的熱感,但隨著時間的增長熱度並沒有提升,散熱效率很均衡。機身外部獨立按鍵的分配很全麵,基本覆蓋了拍攝所需的主要功能,AX100E符合家用定位,實際價值遠高於家用。
索尼AX100E拆機圖
視頻功能雖然早就普及,但受眾程度遠沒有圖片那麽高,究其根本還是因為視頻後期的複雜度太高。現在全高清的問題還沒有解決,馬上就要麵臨4K,市場前景雖然樂觀但任務很艱巨。圖中給出了我電腦的配置以及輸出4K視頻的效率,XAVC S編碼相比於PNG序列或者其他什麽的已經算是友善的了,主流配置完全Hold住,筆者的這個配置剪輯起來沒有壓力,輸出2分鍾高碼流的成品約10分鍾。
XAVC S編碼很友善,後期省了不少力
近在尺咫,我們已經可以觸碰到如此優秀的4K產品了;遠在天邊,4K標準要想普及卻還有一段路要走。4K發展的限製因素絕不止產品本身,剪輯設備、播放設備等等因素都會成為打通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家用4K影像類產品麵市,各種新聞也暗示即將發布的產品中將包含4K功能。4K不止影響影像產品,更會帶動整個IT行業。
從4K概念第一次出現到第一款4K產品問世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是這仍然是世界上第一台具備完整意義的4K攝像機,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表現如何。
商皛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