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戰場走來的政協委員:英雄不是喊出來的,得這麽幹!
崇尚英雄 捍衛英雄
——與三位軍隊政協委員暢談英雄文化
受訪委員
軍隊政協委員、內蒙古軍區司令員 冷傑鬆
軍隊政協委員、航天員大隊航天員 張曉光
軍隊政協委員、山東省棗莊軍分區政委 韋昌進
英雄氣是舍我其誰的膽魄
住在相鄰房間的三位委員同在全國政協軍隊特邀55組,聊起天來,骨子裏都透著一股英雄氣。
“敵人的炸彈落到貓耳洞口,我突然感覺左眼像被一根針猛紮了一下。我隨手一捂,再一摸像是摸到了一個小肉團子。這時我才意識到,是自己的眼球被彈片打出來了……”
對曾經在戰場上發生的驚心一幕,韋昌進委員仍能回憶起每個細節:“當時我拿著報話機對著排長喊:排長,敵人已經登上了我們高地。為了祖國,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向我開炮!”
“我就一個念頭,必須完成上級賦予的任務!”說這話的冷傑鬆委員,曾是威震南疆的“冷大膽”。一次他帶領捕俘組在距敵僅80米的地方潛伏四天三夜,出色完成了任務。
“舍我其誰!”這是張曉光委員的膽氣。有一次,上級領導來看望航天員時,正是“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後的第二天。麵對即將到來的任務,麵對不可預知的危險,張曉光的請纓擲地有聲。
何為英雄氣?三位英雄有著自己的精彩詮釋。
英雄氣是膽氣。冷傑鬆說:“英雄如劍,英雄氣則是劍刃上逼人的劍氣,劍氣如虹令敵膽寒,劍鋒所指所向披靡。”他舉例說,朝鮮戰場上,誌願軍之所以能打敗“聯合國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誌願軍盡管“鋼”少,但是“氣”足。
英雄氣是感恩。“許多戰友把生命留在了陣地上,我必須更加珍惜這份榮譽。”去年,韋昌進獲得“八一勳章”後,發出這樣感慨。
“英雄氣是革命軍人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張曉光說。
英雄氣是堅守信仰的初心
危難時刻,求生是人的本能,有些人為何能舍生忘死?
聊起各自的經曆,三位委員都說,最初沒有想過多,隻是憑著信仰埋頭苦幹。
“我當時就是想去當兵,想當楊子榮式的偵察兵,沒想到能成為英雄。”冷傑鬆的思緒一下子回到數十年前,“任偵察連連長時,當時每天想的就是如何帶領全連戰士完成好作戰任務,把他們怎麽帶上戰場再怎麽完完整整帶回來。”
聽著黃繼光、邱少雲等英雄故事長大的韋昌進,從小就有英雄情結,可身材瘦弱的他入伍後受到戰友“打擊”。有戰友開玩笑說:“等我們立了功,你就在後麵喝點湯。”然而,那句“向我開炮”的呐喊聲毅然響起時,韋昌進想到的是堅決守住陣地。
“直到初中畢業,我連縣城都沒出過。是飛行給了我觀察這個世界的高度。”張曉光清晰記得,“1998年1月8日,我們首批航天員麵向國旗莊嚴宣誓,要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奮鬥終生時,我滿腔豪情。成功屬於奮鬥的人,屬於從不放棄的人。”
英雄的初心是什麽?
冷傑鬆說,是帶領戰士完成作戰任務時,想著如果完不成任務,怎麽向黨和人民交待?如果不能帶領大家順利完成任務返回,怎麽向戰士們的父母交待?
韋昌進說,是喊出“向我開炮”前,那句“為了祖國,為了勝利”中展現的忠誠與信仰。
張曉光說,是“人間萬事出艱辛”中蘊含的執著與奮進。
“英雄的業績靠實幹。”還是三位英雄自己總結得好:壯舉突發於瞬間,行為產生於必然。中國軍人,就是要堅決聽黨指揮,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英雄氣是捍衛正義的風骨
“曾幾何時,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讓一些人變得數典忘祖,變得對英雄也不以為然,甚至還有人對英雄無知戲謔、淺薄詆毀、盲目質疑……”三位委員不約而同地談到,必須堅決捍衛曆史、捍衛英雄。
“這是思想意識形態領域裏一場看不見的戰爭,關係重大。”三位委員一致表示,必須要理直氣壯弘揚英雄精神,搞好紅色基因傳承,特別是要大力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絕不允許篡改曆史、褻瀆英雄。
“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新時代全社會更要崇尚英雄……”作為新一屆政協委員,韋昌進帶來了他的首份提案“努力培育提振英雄文化”。
“我想告誡那些汙蔑黃繼光、邱少雲等英雄的人,不要用自己的膽怯去質疑英雄的勇敢。你們上過戰場嗎?知道人類的生理極限和意誌極限在哪裏嗎?”駁斥這些主觀臆斷的貿然褻瀆,韋昌進說,要像30多年前的那場激戰那樣,牢牢守住英雄文化的“陣地”。
“我們缺的不是英雄,而是對英雄的認識和尊重。”三位委員建議加強對英雄精神的培育和弘揚,著力營造宣揚英雄尊崇英雄的氛圍。同時,要加強英雄保護立法,對捏造事實肆意詆毀、誹謗英雄的行為依法予以嚴懲,在全社會形成崇尚英雄捍衛英雄的良好氛圍。
如今帶兵,冷傑鬆仍是那句鐵骨錚錚的話:“看我的!跟我上!”在實戰化訓練場上打第一槍、投第一彈,老英雄仍然是當年那樣的風骨。
“我們趕上了偉大的新時代,黨的十九大指明了我們這支英雄軍隊前進的方向,每一名軍人都應該堅定信念、苦練本領,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而不懈奮鬥!”這是三位委員共同的心聲。
延伸閱讀
“八一勳章”獲得者韋昌進的兩次流淚
“我很少流淚。近年來,印象深刻的有兩次。”坐在記者對麵的全國政協委員、“八一勳章”獲得者韋昌進,麵容清瘦、語調平緩。
33年前,韋昌進在邊境自衛反擊戰堅守陣地時,全身22處負傷,左眼被彈片擊中。在難以繼續作戰的情況下,他呼叫後方“向我開炮”,引導炮兵先後打退敵軍多次反撲……
如今,韋昌進受傷的左眼已經裝上了義眼。體內殘留4塊彈片,每次安檢都會引起設備“吱吱”報警。
“5年前因氣憤淚目,前兩天卻因欣慰落淚。”韋昌進說。
2012年,韋昌進發現有人在網絡上汙蔑邱少雲,說英雄的犧牲“違背生理學常識”,並由此擴大到否定狼牙山五壯士、雷鋒等英雄模範。
韋昌進當時以普通網民的身份在網絡上與攻擊邱少雲的人進行激烈辯論——
“不能用平時的思維去評判戰時的作為!”
“當你看到戰友在身邊紛紛倒下之後,你就不是原來的你了!”
“如果在戰場哪怕呆上一個小時,你就不會這樣說!”
……
遺憾的是,他的留言不僅被圍攻,而且還被論壇管理員刪除了。“當時,我的情緒特別低落,甚至不敢麵對女兒的眼睛。”韋昌進說,“英雄們用生命捍衛的國家,不應該是那個樣子,也不能是那個樣子。”
那天晚上,韋昌進走上陽台,麵向南方點了一支煙。淚水,濕潤了他的右臉。
剛剛過去的春節,女兒韋舒怡看完電影《紅海行動》後,連拉帶拽地也把韋昌進夫婦“拖”進電影院。
韋昌進再次流淚了。
他說,自己不是被情節感動,也不是被戰爭場麵震撼,而是被細節觸動的。一句“別怕,我們是中國海軍,我們帶你們回家!”折射出中國軍隊的強大,也把他帶回了曾經的戰場。
“我不喜歡講當年的故事,就是因為一講就會沉浸到回憶中,不能自製、無法自拔。”韋昌進動情地說,“那天在電影院,沒克製住。”
兩次流淚,時隔5年多;變化之大,令人欣慰。
韋昌進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社會崇尚英雄、捍衛英雄的氛圍日益濃厚。2016年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首次從國家層麵進行了立法,設立國家功勳簿,記載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名錄及其功績。
“這能讓人們清晰地認識什麽是美、什麽是醜,什麽是善、什麽是惡,從而匯聚崇德向善的強大力量。”韋昌進說,“隻要全社會形成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的良好氛圍,我們的國家必將越來越強大。”
來源:中國陸軍微信公眾號
點擊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張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