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棕尾虹雉,以及棕尾虹雉怎麽讀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雞形目動物有什麽身體特征?
- 飛屋環遊記有疑惑(每答多一條加10分)
- 棕尾虹雉飛得快嗎?
- 我國的珍惜動物共分幾個級別,各級別各有些什麽動物
- 世界上有什麽稀有鳥類
- 尼泊爾的國鳥是什麽
Q1:雞形目動物有什麽身體特征?
雞形目中最有名的就是家雞,經人類數千年的飼養,已經成為平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環頸雉
雞形目雉科,喙粗短而強,喙先端略向下曲,但不具鉤。雄性羽色豔麗,頭部裸露,具肉質冠,頭餘部黑色,具綠色金屬光澤,頸下有1條白色環紋,胸部栗色,尾很長。羽以褐色為主,背有“V”字形黑紋,營巢於地麵的凹坑中,內輔以草、樹葉、鬆針等。每次產卵4~6枚,遍布我國各地,但亞種分化較多。
紅腹錦雞
雞形目雉科,雄性頭部具金黃色絲狀羽冠,散覆於頸上。後頸圍著生橙色具黑色羽緣的扇狀羽,形如披肩。上背濃綠色,羽緣帶黑色,背羽和腰羽金黃色,至腰轉呈深紅色;下體深紅色;尾羽較長而曲,中央尾羽深褐色並雜以黃褐色斑點;跗蹠具距。雌性羽色以褐色為主,雜以黑斑;尾較短,跗蹠無距或距很小。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每次產卵10~15枚,卵呈淺黃褐色。野生紅腹錦雞產卵數較少,每次產卵僅5枚左右。分布於我國中部,西北和南山區。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腹錦雞
雞形目雉科,雄性頭頂、背和胸為翠綠色,有金屬光澤;羽冠紫紅色,披肩白而具黑色羽緣;下背至腰棕色,向後轉為朱紅色;尾長,具黑白相雜的雲狀斑紋;腹部白色。雌性上體及尾大都棕黑我以並雜以黑斑,胸棕色並綴以黑斑,腹白。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每次產卵10~20枚。分布於我國西藏、四川、貴州、雲南和廣西等地。目前數量很少,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紅腹角雉
雞形目雉科,頭黑色,體大多深栗紅色,滿布灰色眼狀斑;下體腹羽煙灰色斑大而明顯。雌性上體灰褐色,密布黑色及棕色、白色斑紋、下體淡黃色,每次產卵3~10枚,卵呈暗棕色,具大小不等的紫褐色斑點。分布於我國西南部山區。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棕尾虹雉
雞形目雉科,雄性羽冠長,具匙狀羽端;上體大都呈金屬銅綠、紫及綠藍色:下背白色,尾棕紅色:下體黑色,雌性整體呈棕褐色,尾羽呈棕色和黑色相雜色。分布於我國西藏東南部。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鷳
雞形目雉科,雄性上體白色,密布黑色“V”字形細紋;頭上的羽冠及下體都為藍黑色,並具有金屬光澤;臉部裸出,繁殖期被以細小的疣狀突起:尾長,中央尾羽純白色。雌性體羽呈橄欖褐色,枕冠近黑色,下體灰褐色帶有白色斑紋。營巢於灌木叢間的地麵上。每次產卵4~6枚。分布於我國南部各地,共8個亞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冠長尾雉
雞形目雉科,雄性體形似雉雞,但尾羽遠較雉雞長得多,常超過100厘米;頭和頸側白色,額、眼先、頰、耳羽和後頭均黑色,連成圈狀;上體大都金黃色,下體栗色,並雜以白斑。雌性上體大都黃褐色,尤以背部褐色顯著,並具大型的矢狀白斑;下體淺栗棕色;尾較短,具黃褐色橫斑。常築巢於草地上。每次產卵約10枚,卵油灰色。分布於我國華中和西南地區以及河北、安徽等地。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藍馬雞
雞形目雉科,通過藍灰色,體羽長而成毛發狀;頭側緋紅、滿布江色疣狀突起,耳羽特別延長成白色簇狀,突出於頸項後,故又稱“角雞”。中央尾羽特長而上翹,羽支披散下垂如馬尾,故又有“馬雞”之稱。產卵於樹叢下隱藏的地麵上,每次產卵6~12枚。分布於我國青海、甘肅、寧夏和四川等地。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原雞
雞形目雉科,雄性上體栗紅色,尾羽黑色具綠色輝光,下體黑褐色;雌性以栗棕色為主,具明顯的黑色縱紋,下腹棕白色。產卵於灌木叢中或樹根旁地麵上的土坑中,內輔樹葉等,每次約產卵8枚,而在飼養條件下,可產卵43枚。分布於我國雲南、廣西、廣東東部和海南島。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